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8月7日訊 據大武夷新聞網消息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南平市2020年啟動適老化改造項目,計劃連續運作3年。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適老化改造近2000戶。
適老化改造是指,通過社會組織(企業)專業化服務和操作,由第三方單位提供技術支撐,施工單位進行改造建設,采取施工改造、設施配備等方式,改善老年人家庭居住條件,從而緩解老年人因生理機能變化導致的生活不便,降低在家庭發生意外的風險,提升居家養老品質,讓老年人居家養老更舒適。
根據我市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施方案要求,適老化改造以在衛生間、浴室、通道等位置安裝扶手、加裝坐便器,進行防滑處理、地面平整等內容為主。同時,根據老人需求,配備多腳拐杖、輪椅、浴凳等。
適老化改造的實施對象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中的8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和殘疾老年人,另一類則是低保家庭中的8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此外,同等條件下優先傷殘、獨居、孤寡、計劃生育特殊對象等,集中供養的特困老年人可由鄉鎮敬老院統一申請實施適老化改造,接受改造的老人必須是本地常住人口。
適老化改造項目由省級財政按每年全省1萬戶、每戶1000元標準予以補助,補助戶數根據各地困難老年人口數、申報項目數量等因素進行統籌分配。
改造以自愿為前提,以需求為導向,根據老年人居住的實際需要,選擇最需要的部分項目進行改造,在申報、審核、項目實施等過程中,嚴格按照程序執行,保障工程質量。
改造方案“量身定制”
家住延平區楊真新區的曹木壽今年82歲,獨居多年,行動不便。年初延平區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給老人家中的衛生間安裝上扶手。7月30日,記者來到曹木壽家中時,他告訴記者,以前如廁,都是扶著墻角的塑料桶站立,現在有了扶手,方便了許多,也更加安全了。在曹木壽的家中,記者還看到了墻壁上安裝的聲光震動門鈴,只要有人在門外按響門鈴,即便老人聽力不佳,也可以通過墻上閃爍的燈光得知有人來訪。
“我腰不太好,站著洗澡很辛苦,現在社工給我安裝了椅子,可以坐著洗澡,感覺安全多了。”同樣家住延平區楊真新區的許碧燕,今年86歲,在適老化改造過程中,“上善社工”的社工們根據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為她安裝了可移動的浴凳。
“我們在入戶評估之前會制定一套總體方案,入戶時會仔細觀察老人的居住環境和身體狀況,從專業的角度為他們制定最適合他們的改造方案。”上善社工理事長范慧靜表示,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他們會多次與老人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
“去年,我們在城區6個街道和樟湖敬老院改造了120戶,今年,在城區6個街道繼續改造150戶。7月中旬,我們完成了今年的改造驗收工作。”延平區民政局養老慈善股負責人林荊發介紹,他們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了上善社工作為該區今年適老化改造項目的具體實施單位,由他們進行入戶調查評估,制定和實施改造方案等。(來源:大武夷新聞網 文/嚴嵐)